2018年3月10至12日,第67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2018)在美国奥兰多盛大召开,会议聚集全世界一流的心血管领域专家,公布了众多国际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其中,在11日ACC/JAMA联合LBCT专场,来自研究申办方巴西圣保罗心脏病医院的Otavio Berwanger教授报告了备受瞩目的TREAT研究首轮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使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两组受试者在随机后30天内发生大出血风险一致,替格瑞洛组非劣于氯吡格雷组。
TREAT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在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与经典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进行了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该研究共有来自10个国家的152家研究中心参与,共入选3799例受试者。研究在中国的运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牵头,来自国内16个省的47家医院参与,于2015年启动入选,2017年底入选结束,共入选1249例患者,不仅入选例数是所有参与国家中最多的,研究质量也位居全球之首。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预计在2018年底完成全部随访。
为高质量完成研究,顺利达到研究最终目标,TREAT研究中国区域协调中心组建了18人多专业的研究管理团队。在蒋立新教授的带领下,该团队从协作单位选择、研究培训、入选进度管理、日常数据监测、现场考核、研究药物依从性、事件上报等方面层层把控,为研究取得科学可靠的结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过去2年研究运行管理过程中,中国区域协调中心分别在2015年12月、2016年8月进行2次研究培训会议,并对4家单位进行现场启动培训,累计培训172人次。中心在启动初期大力推进受试者入选进度,针对入选进度较慢的协作单位给予合理的入选策略;在日常工作中对协作单位的研究数据进行严格监测,每周进行到期随访提醒、数据录入提醒、数据质疑修改提醒;同时,对32家单位进行了共计40次的现场考核工作,完成了对722例受试者的原始数据核查工作。通过日常随访提醒以及研究数据监测,TREAT研究中国区域受试者7天及30天随访率均超过99.8%,平均面访率超过97%,主观停药率在1.1%以下——研究质量远高于其他区域。研究全球负责人Otavio Berwanger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称赞中国研究者的表现非常突出,并感谢蒋立新教授团队的出色工作。
中国在研究现阶段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所有参与研究的协作单位的辛勤付出与鼎力支持密不可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参加研究的中国47家医院中的四分之三为二级医院,而这些二级医院共入选了1009例受试者,超过中国总数的80%,而且其研究质量与三级医院相比并不逊色。蒋立新教授指出,只要研究运行管理得当,二级医院也同样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国际多中心研究。同时蒋立新教授还指出,虽然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但发病3小时之内两种治疗手段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且STEMI患者在接受溶栓药物、阿斯匹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使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在30天内的大出血、致命性大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1%,这对于地处距离一、二线城市较远、转诊困难的县级医院或基层医院来说,优选价格较低、简单易行的药物溶栓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改善疾病预后。
近些年,蒋立新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从事于心血管疾病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工作当中。研究团队率先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且适合中国特点的规范化临床研究评价体系,创建了独特的临床研究预登记模式和中国人心血管重大疾病临床资源库;牵头组织全国超过1000家协作医院完成了FOURIER、HPS3-REVEAL、HPS2-THRIVE等10余项国际性心血管疾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承担China PEACE等7项国家级大规模临床研究课题,累计入选各类心血管病患者超过10万例;不仅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国人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而且改变了多项全球临床实践,使无以数计患者获益,也获得了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国循证医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
TREAT研究现阶段取得了可喜可贺的研究结果,是全球10个参与国家的研究者共同付出的回报。同时,研究结果也将对替格瑞洛联合溶栓药物、抗凝药物在STEMI人群中的应用起到重要的影响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研究最终结果的问世。
TREAT研究启动培训会
阜外医院项目管理团队进行现场考核,并与研究医生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医生对受试者进行随访
考核员在现场与研究医生共同核查研究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