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白求恩精神 促使阜外文化大发展
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说: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阜外医院的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俱进,在全体员工心目中,牢牢树立“敬业、仁爱、求实、攀登”的文化精神,牢固树立“用心守护健康”的理念。早在建院时期,老一辈院长吴英恺、宋钦惠等十分重视阜外文化,关心职工身体健康,关心职工业余生活,宋钦惠书记说过,阜外医院的文化,体育什么时候都不能落后,那时的职工篮球队打遍医科院所有单位。到后来的老年门球队连续四年夺得卫生部冠军。正是由于阜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职工人心向上,以院为家,爱院如家,在那个年代,涌现出陶寿琪、蔡如升、黄家驷、侯幼临、郭加强等一大批心血管专家,他们心系患者,视病人为亲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我国心血管病领域遥遥领先。吴英恺院长更是倍加爱护职工,关心职工,他经常去职工食堂与职工们吃饭、与工人师傅们聊天,共谈阜外发展。七十年代后期,老院长率先发起心肌梗塞、脑卒中的科研工作,带领小分队到工厂、农村普查。工厂厂房,炼钢炉旁,农民的炕头,田间,都留下了老院长的足迹,老一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如今在胡盛寿院所长、李惠君书记领导下,阜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得到了延续,院所工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专项查体,休假疗养,为女工上保险,办公园年票。。。。是阜外文化的又一体现,全院职工牢记用心守护健康的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服务。
用心守护健康理念,服务人民从关爱病人开始,中国有句古话“无德不成医”没有良好的道德就成不了良医,没有良好的医德也成不了优秀医生,一句话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动作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而一件小事,把医生和医院的形象印在了病人心中,在过去人们的心目中,有“三潭一阜”,三贪一腐,就是因为有个别医务人员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对待病人冷漠粗淡,收受贿赂给医院抹黑。
阜外多年历史沉淀出用“心“守护健康的理念,依循”敬业、仁爱、求实、攀登“的传统精神,用爱心、诚心、精心和尽心,呵护心血管患者的心脏,托起患者的希望,现在这种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阜外人“心中,全国十大杰出人物,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周宪梁同志是”阜外人“的骄傲,是心血管病人的守护神,是高血压病人的良师益友,是全国心血管病人敬仰的英雄,十几年来,他视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每次出门诊都是在中午1点以后才看完最后一位病人,尤其是外地来的病人,挂不上号只要找到他,他从不推托,马上加号,自己少休息会,晚点吃午饭没什么,病人可心里踏实了。他利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病人减轻痛苦。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心系老少边陲穷地区,开创边区医疗大篷车,关爱残病人事业,关注老年事业,多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革命老区,残病人事业,老年事业,他多次出诊、会诊、查房、教学。
2005年,周宪梁同志主动要求到新疆农一师挂职锻炼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临行那天,儿子生病,含着热泪他告别儿子,爱妻,来到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在工作中,由于病人太多,他曾经几次累到在诊室,病房。周宪梁精神是白求恩精神在阜外,在农一师,在全国发扬光大,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自觉于人们的人,一个阜外人,不远几千公里来到新疆,为边区边疆人们服务,抛家舍业,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不正是白求恩精神的真正体现吗?周宪梁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他被授予全国白求恩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卫生部、医科院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周宪梁主任微微一笑,那是过去,我还是阜外一名普通医生。
白求恩精神在阜外发扬光大,永远相传,这样的“阜外人“很多,全心全意对病人,带病坚持工作的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王旭同志,和谐护患关系善于创新的首都十大白衣天使石丽同志,北京市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胡盛寿同志,北京市社会领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吕建华同志,他们传承白求恩精神,发展繁荣阜外医院文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充满仁爱之心,是阜外理念的精髓,是敬业、仁爱、求实、攀登的发扬和延续。
我们要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在胡院长、李书记领导下,开拓进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爱院爱患者,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一两件事情,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
(离退休总支 杨玉岭)
上一篇: 白求恩精神论坛暨弘扬白求恩精神发展繁荣医院文化研讨会感想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