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科学 敢为人先
尊敬的朱晓东教授,郑德裕教授,刘秀杰教授,胡小琴教授
吴锡桂教授,程显声教授,寇文镕教授,徐义枢教授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参加八位教授80华诞庆典,是我的荣幸;尤其是让我做为中层代表发言,更令我激动不已。我作为晚辈,作为学生的学生,首先向八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祝福!
我进入阜外的时间是1984年,当时正值祖国科学的春天高潮之际,八位教授青春焕发,他们已经是令我们仰视的一批专家。我很幸运和荣幸,八位教授都是我的老师。
1988年,朱晓东教授同意收我为研究生,做了我的导师,对我二十多年的关心和教育恩重如山。每当导师和师娘吴锡桂教授亲切的叫我小虎子的时候,我都倍感幸福。
我不仅仅听过八位老师的讲课,还跟随八位老师查过房,上过台,讨论过病例。寇文镕教授徐义枢教授郑德裕教授对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例分析令我记忆尤新;刘秀杰教授的核医学讲座提高了我的影像诊断认识。我清楚的记得,我有幸向八位教授都当面请教过问题。现在我遇到疑难病例、少见病例的诊疗和感染等问题时,我还总是希望能得到程显声教授的帮助和指点。程显声教授不仅仅乐于帮我们年轻医生会诊解决疑难问题,还十分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进程。他曾不止一次的提醒我:“宋主任,在肺栓塞的外科治疗方面,还应该再积极、再大胆一些”,程教授的话语重心长。这几年教授们也都称呼我“宋主任”,我深知这是对我的激励和期望!我深知教授们心目中“主任”的分量和责任!
在和八位教授们的交往中,我深感他们虽然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但一贯谦虚随和甚至低调。胡小琴教授在年轻医生心目中是有名的女强人,但每当年轻人请教问题时她总能耐心解答,甚至能接受和认真考虑年轻人提出的略显青涩的观点和看法。每当我们年轻人有问题请教朱晓东教授的时候,他总是和我们共同讨论,从不说教,从不居高临下;尤其还经常要问我们一句:“你们最近有什么新动向?做什么新东西呀?说说让我也学习学习。”听到老师这样的话语,我既感亲切和鼓舞,又内心非常惭愧。
老师们从医60年来对科学追求不懈,即使现在,他们接受新东西也比我快。
老师们从医60年来做科学研究富于开创精神,敢为人先,能为人先。这一点恰恰是我和许多年轻人最大的欠缺。
这几天,我分别查阅了一点点八位教授的个人资料,尤其对八位教授早年的经历做了点滴了解。刚才又听了教授们的报告,八位教授更加令我崇敬,他们的经历给我无限的启示和鞭策。
八位教授是他们这一辈人中的典范代表。他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直到共和国成立。他们是共和国培育的第一代医学生;他们胸怀赤诚的爱国之心,深悟仁爱的为医之道。他们经历了共和国头三十年的政治动荡;他们在清贫甚至吃不饱饭的年代仍然做科研做学问;他们在祖国和人生的逆境中却始终没有失去知识分子的信念和职责,始终坚持着对科学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们在不惑之年迎来了共和国科学的春天,再次青春博发。历史垂青于坚强的民族,机遇只对有准备的人才算是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了共和国和教授们人生的共同辉煌。
阜外医院建院伊始,八位教授共同来到阜外。他们与阜外同步启航,他们在事业上是阜外的同龄人。他们是建设阜外的生力军。他们担当了阜外承先启后的历史重任。他们和所有阜外人一道开创了阜外的繁荣和辉煌。他们秉承和发扬光大了宝贵的阜外精神。八位教授56年的阜外生涯最好的诠释了三个分量无比的关键词,这就是:阜外,阜外人,阜外精神。
今天的阜外享誉中外,今天的阜外人尤其阜外的年轻人倍感荣幸。我们年轻的阜外人必须懂得这些荣誉和荣幸都来自几代阜外人尤其是老几代阜外人的开创,拼搏和奉献。
几代阜外人成就了阜外,几代阜外人的心血凝注形成了阜外精神。阜外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八位教授56年的阜外生涯中,我深深感悟到最珍贵的阜外精神当属:追求科学,敢为人先。
今天,八位教授依然年轻,愿一代良师继续指导我们所有的阜外人发扬和传承阜外精神,共同创造和见证祖国和阜外更加辉煌的明天!
(成人外科中心副主任 宋云虎)
上一篇: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报告会 心衰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健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