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分会场会议报道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6-08-29 00:00:00
本报讯(通讯员 吴文辉)首日的学术交流,医学影像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上午全体大会上,第一个发言的就是来自美国杜克大学Douglas博士的“心血管影像的未来”的专题讲座。随后,美国著名核心脏病学家Baylor大学医疗中心Mahmarian介绍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T血管造影和核心脏病学的有机结合”方面的内容;美国杜克大学Ryan教授则介绍了“新影像技术对2006年心脏病学实践的影响”,充分说明了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起着日益重要作用,也正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利用午间休息时间,美国GE公司举办了小型卫星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医师介绍了其在心脏多排螺旋CT及心导管室整体方案最新研究进展,让大家对新技术尽早投入临床充满了期待。
下午分会场的学术交流在一点半准时开始,第一个单元由著名核心脏病学家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秀杰教授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超声科王浩主任主持。首先Baylor大学医疗中心Mahmarian教授,作了“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对急性心梗患者危险度评价的应用”的专题报告,引起于会者极大兴趣。因为该内容确实对我们的临床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随后,美国杜克大学Joseph Kisslo教授上台,他首先祝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建院50周年,并惊叹再次来到中国所感受的巨大变化,他用十分幽默的语气介绍了超声3D成像的新进展,并提出了医学影像“更多,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发展方向,会场上不时传来阵阵欢笑,与会者也对这位全球最早超声3D成像研究者的高深学术造诣充满了钦佩。接着韩国首尔Yonsei大学James K .Min医生介绍了其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核素心肌扫描结果对照,得出斑块分布范围,斑块成分对冠心病事件具有预测价值的结论,被刘秀杰主任评价为多种影像学手段联合运用的典范。后半部分的学术报告由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唱起了主角,著名心血管影像及介入治疗专家戴汝平教授作为会议主席,北京协和医院金征宇教授、田嘉禾教授、刘望彭教授共同主持,天坛医院高培毅主任做了颈动脉分叉血液的计算流体力学的研究报告,作为神经影像学方面的著名专家,他的报告给我们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的医生极大的启发;安贞医院张兆祺教授介绍了他在MRI3D成像方面的经验及未来研究方向;广东省人民医院何亚乐医生则带来了她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4例嗜酸细胞增多症心脏改变的病例,与大家分享了其在诊断上的心得;天津泰达医院黄云州医生汇报了三维超声在二尖瓣置换后人工瓣膜功能诊断方面的应用。最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吕滨主任向大家介绍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64排CT投入应用以来工作现状,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努力方向。
上一篇:
北京地区医院管理实地考核评价组来我院进行全面检查-输血组
下一篇:
带着梦想 继往开来 -我院别具一格地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