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国际护士节,阜外医院护理部在报告厅召开了盛大的庆祝大会,大会以展现白衣天使风采,弘扬优质服务意识为主题,意欲通过这次庆祝活动,掀起一个全院护士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创建阜外医院护理品牌的热潮。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不仅仅靠技术实力,服务的好坏也成为能否赢得市场的重要筹码。按照新一届院所任期目标的要求,护理部着手狠抓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并于近期邀请了一些护理界知名专家为全院护士做专题报告,从创建医院文化,塑造护士品格及实用礼仪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等几方面做了精彩演讲,使护士们受益非浅。许多年轻护士在聆听报告后写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下面摘录其中的几篇供大家分享:
护理部 李菀 供稿
一、听“实用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课后心得
八病房 刘晓琳
礼仪是这次课的主题,“发自内心的付出”才是本质,我这样觉得。也许听完课后,许多人会发出许多感慨,“真是的,我怎么就做不到”“我要是病人非感动死”诸如此类的话,但是我不这样想,这些现在看来是幻想的事情,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出现过,我们也曾经被“天使”两个字感动过,我们也曾经被病人出院后深深的一躬感动过,我们更被去年的“非典灾难”的付出而感动过。
记得上学时,礼仪课上,那些教学录象中的反面镜头被我们嘲笑,当时的护理工作在我们心中的崇高地位是无以伦比的,当时对自己的要求甚至比金老师课中的还要完美,甚至这在那时称不上是“要求”,而是“理所应当”。但是为什么事隔不过两三年,听了课后会有这许多感触,这是我这次最大的“心得”。
在应聘书中我写到,对病人的每一次发自内心的付出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在我们医院,心脏病患者心里的恐慌,是其他患者所体会不到的,我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影射到他们心里,会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上班不到一年,是工作太辛苦,病人病情太重,耐心被一点点耗尽,还是觉得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好,对病人的付出被疲惫的步伐取代了,但是,听完这次课后这些都不是理由!要记住:我们是为病人治病的,医治他们所有的痛苦就是本职!不愧“天使”这个光环就是本职!
金老师贯穿始终的一个比较就是国外的护理与中国的护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护理从情感上的落后和从专业上的落后,科技的落后是我们不能跨越的,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礼仪,是我们能够迎头赶上的根基,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没有护理”这句话会从世界消失。
我不想为自己今后的工作规定什么,因为--我会!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把曾经想过的做出来,把“护士”这个词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展现出来!
二、以礼待人—”实用礼仪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听后感
十病区 郝洪秋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历史使我们的礼仪有着独特的东方文化底蕴,而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不断深入和通讯时代的到来,世界变的愈来愈小,人们的视野变得愈来愈宽阔,同时,我们的礼仪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然而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要求我们“以礼待人”
现代文明是极其推崇礼仪的,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人前还是人后……礼仪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增加,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加强礼仪的培训和其在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从事的职业是神圣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大意,“慎独”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无论是白班还是夜班,无论领导在还是不再,无论有人监督还是没人监督,都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决不放松,因为从病人入院的那天起,他(她)们是把生命和希望都交付在我们的手上的,生命中容不下半点玩笑。当你时时刻刻对生命都怀有敬畏之心时,你就是在用礼对待你的病人。
病人在生活中也许是个强者,但当被称为病人的时候却是一位弱者。有人形容“医生是上帝,护士是天使,病人就是受伤的羔羊。”虽未敢完全苟同,但有一点是认可的,就是是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的。弱者总是渴求其他人的帮助的,一个善意的微笑,轻声轻语的问候,这种平平凡凡的给予,却可以给他们以心灵上的慰藉,鼓起他们继续与疾病抗争下去的勇气,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有句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既是说自己不想得到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想得到的也要让别人得到。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病人或者我们的亲人是患者,我们希望看护自己的是一位怎样的护士呢?所以多奉献一些爱心,这样我们并不会缺少什么,最终要的是希望这种爱可以延续下去。
凡人皆有七情六欲,皆有喜怒哀乐,然而我们不要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工作中来,我想任何行业的上司都是如此要求员工的,我们自不例外。我们不可能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个用于生活,一个用于工作,泾